热搜: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

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企业风采 关于本网
主页 > 行业动态 >

山东菏泽:千种牡丹 百样业态

作者:
裴逊琦
来源:
农民日报
2023-06-28 08:41
浏览量:
图片

始于隋、兴于唐、盛于明,至清代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,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,牡丹是山东菏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,亦是其最亮丽的城市名片。

图片

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菏泽市调研,具体了解菏泽发展牡丹产业、探索牡丹加工增值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。

牢记总书记嘱托,近年来,菏泽市委、市政府,紧紧围绕打造“特色支柱产业”目标,深入挖掘牡丹产业价值,延伸产业链、拉长价值链,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观赏到精深加工、文化创意,实现连接二三产业的“接二连三”发展。目前,菏泽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大、品种全、产业链条长的栽培、科研、加工、出口和观赏核心区。

图片

用好传统产业“厚”的积累

9大色系、10大花型、1280个品种,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%。在菏泽,牡丹种植传统绵延不绝,基层牡丹农技师遍地开花,成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

今年67岁的孙文海是菏泽百花园的一名牡丹农技师,在同为花农的爷爷、父亲的影响下,从20多岁开始接触牡丹,至今已有40多年,参与培育出300多个牡丹新品种。“紫绒球”“玉楼点翠”“紫凤娇艳”等一些珍贵的牡丹品种,都来自他的精心培育。

“定向杂交、远缘杂交、鲜切花品种……”这些专用术语,孙文海信手拈来。他告诉记者,培育一个好的新品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。从播种到开花,需要六七年。接下来每年把不好看的花筛选掉,稳定了才能繁殖,成功繁育5株以上才能定名。

图片

“我小时候就在牡丹园里玩儿,看大人培育牡丹,后来,我又在牡丹园里培育牡丹。菏泽人对于牡丹非常有感情,像我这样的老农技师,在菏泽每个牡丹园都有。”孙文海说,为了支持他的育种事业,菏泽市牡丹区专门建立了孙文海工作室。

尽管有着悠久的种植传统,但是长期以来牡丹种植大多是一家一户模式,品种、技术更新迭代缓慢,科研与推广力度不足,牡丹由小众土特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升级的进程迟滞。为了解决这一困境,2014年,菏泽市成立牡丹产业化办公室,对全市牡丹产业化发展实行统一规划,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。2020年,菏泽市政府出台了《牡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明确了建设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和牡丹文化艺术中心的目标。

2022年,新的菏泽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揭牌运行。此次改革后,服务中心由菏泽市委办公室直接领导。分工更加明晰,新服务中心将原有农技服务职能划出,全力投入到产业发展、品牌搭建、企业纾困等方面。

图片

“近年来,催花牡丹市场发展迅速,为了顺应产业新趋势,我们着力推进标准化,对牡丹的花型、花径、花蕾都制定了等级要求。”牡丹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陶福占告诉记者,在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加持下,菏泽观赏牡丹的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专用化程度显著提高,已建成牡丹种苗、盆栽、切花等标准化基地近30个,催花质量逐年提升,牡丹年宵花产量超40万盆。

在牡丹研发方面,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加入新品种育种工作,与众多民间农技师一起成为牡丹育种的主力军。菏泽已有牡丹科研机构20个、牡丹专利200余项,制定各类牡丹产业标准60余项。去年,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。

现在,菏泽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%以上,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%,是世界上面积最大、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、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。“中国牡丹之都”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。

发挥产业链“长”的潜力

牡丹籽油、花蕊茶、软胶囊、牡丹味汽水、牙膏、面膜……在菏泽,牡丹花早已跳出单一观赏的用途而有了多种形态。

图片

“牡丹籽中可提取植物油,牡丹粕可以做化妆品原料,花蕊加工成花蕊茶,花瓣可以提取精油和原液,根部既可以入药也可以提取丹皮酚做日化用品。”尧舜牡丹企业负责人介绍,作为菏泽牡丹产品深加工行业龙头企业,该公司已有140多种产品。而像尧舜这样的牡丹深加工企业,在菏泽已有16家,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达2.5万吨。与如今的初具规模相比,牡丹深加工产业在发展之初也曾经历坎坷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连岗回忆,2011年牡丹产品刚兴起的时候,行情一度十分火热,企业拉足马力提升产能,带动下游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增加。各企业争相收购原材料,牡丹籽在尚未成熟时就被采摘出售,以至于菏泽市要出台文件遏制“采青”行为。然而好景不长,当时牡丹产品的社会认可度还不足,且定价较高。冷淡的市场反应导致牡丹籽的价格下跌,农民纷纷改种其他作物。牡丹深加工产业一度陷入低谷。“在产业发展的初期,遇到市场波动的磨砺是正常现象。”陶福占认为,牡丹深加工这条路子没有错,在大浪淘沙中留下的企业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,提高竞争力,开发出高附加值的“拳头”产品。

图片

为了让市场走向良性竞争,2020年,菏泽市成立牡丹产业发展联合会,有了行业协会作为协调沟通的平台,能有效规避企业间的价格战,推动牡丹加工产业健康发展。

跳出无序竞争的怪圈,如今菏泽牡丹加工企业普遍把发展重点放在了修炼“内功”上。尧舜牡丹研发出牡丹籽油软胶囊,获得国内首个该类保健品产品注册证书;康普深耕牡丹籽油的制取技术,成功研发出的“医美级”牡丹籽油,并承担山东省牡丹籽油的高质开发示范项目;瑞璞公司专攻“彩色油用牡丹”“鲜切花牡丹”,两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。

随着供求关系的稳定,油用牡丹种植行情逐渐转好。“六年生的牡丹,折合每亩每年收益至少在4000元以上,带动了一批种植户。”陶福占表示,油用牡丹已经从几年前的供大于求,过渡到供求趋于平衡。

从巅峰时每公斤近千元到如今的每公斤300多元,如今牡丹籽油也卸下高冷面纱,成为了老百姓消费得起的保健品。王连岗指出,这既是市场作用的结果,也是菏泽主动选择的大众化路线。“目前来看,我们的产品市场认可度依然不足,市场培育尚未成熟。产品本身仍处于初加工阶段,特色不够鲜明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仍需要政府的耐心培育和企业的主动创新。”

打出文化品牌“大”的特色

对于菏泽来说,牡丹是“土特产”,是大产业,更是城市的文化符号。

在陶福占看来,菏泽牡丹要实现“接二连三”的发展,最大的挑战仍然是“连三”。“种植底蕴深厚、加工也初具规模,但是在文化方面我们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。牡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、包容性强,深受老百姓喜爱,有着巨大潜力可以开发。”

近年来,菏泽全方位出击,将牡丹与多种形式的产品进行“嫁接”,为牡丹这个大“IP”源源不断注入内容支撑。

图片

只是一捻、一提、一勾,在陶瓷师傅的妙手下,一只牡丹样式的陶瓷胚子就已成型。菏泽市尧窑舜陶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牡丹文化与陶瓷相结合,以牡丹花为原型,以瓷器为载体,让牡丹立体地绽放在瓷盘上。企业负责人李常锁介绍,目前公司正在研发耳钉、发簪、胸针等“小而精”装饰品,让牡丹产品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
巨野县是“工笔画之乡”,村村有书画室,书画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。全国各大画廊、画店销售的工笔牡丹画,80%以上出自巨野。《花开盛世》《锦绣春光》等巨幅工笔牡丹画惊艳青岛上合峰会、上海进博会。

结合当地饮食文化,菏泽厨师研究出“曹州牡丹宴”,开发出了牡丹富贵鸡、牡丹三吃、蒸拌牡丹、牡丹鸡蛋汤等家常牡丹宴菜品。

在丰富的有型产品之外,菏泽不断深入挖掘牡丹的文化内涵,并将牡丹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,为牡丹之都的品牌筑牢根基。

“菏泽牡丹有三个特性,第一个叫雍容气,第二个叫英雄气,第三个叫民间气。”今年4月8日,2023世界牡丹大会在菏泽开幕,众多专家、客商、牡丹从业者同台交流。大会上,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对菏泽牡丹“三大特性”的解读,一时间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爆款。

图片

每年4月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,菏泽各大牡丹园内,来自全国各地的赏花游客络绎不绝。在赏牡丹之余,走在菏泽的大街小巷,到处能看到牡丹元素。牡丹路、凝香路、天香公园、牡丹广场……菏泽带有牡丹意象的地名比比皆是;从地标建筑菏泽大剧院到公交车、绿道、路灯,随处都能看到牡丹图案的设计。

“未来,对于牡丹文化资源的挖掘还要再深一些。在城市形象打造方面,我们还缺乏系统、高水平的策划。”陶福占告诉记者,去年菏泽市两会期间,作为市政协委员的他提出,将牡丹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,让菏泽真正实现“城在花中,花在城中”,继续以花为媒、以花兴城。

作者: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