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:牡丹 牡丹花 牡丹产品

主页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牡丹文化 牡丹交流 牡丹产业 牡丹品种 牡丹旅游 企业风采 关于本网
主页 > 牡丹文化 >

让菏泽牡丹 在石头上“绽放”

作者:
admin
来源:
牡丹晚报
2023-09-13 08:36
浏览量:

牡丹“花开”

图片

邀梅轩

图片

一丝不苟

图片

用刻刀刻下最美的牡丹

菏泽作为中国牡丹之都,牡丹基因已渗进每个人的骨髓。在这里,有人用笔画牡丹,有人用面捏牡丹,有人用绳编牡丹,你们见过在石头上“绽放”的牡丹吗?

在巨野,有这样一位篆刻家,他能让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“开”出牡丹花,他就是吴沧海。9月6日,记者对吴沧海进行了采访,了解他的艺术创作之路。

冰冷的石头会“开花”

刻刀之下,牡丹“花开石上”,枝叶疏密有致,花朵传神写照、栩栩如生,令人啧啧称奇。“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,牡丹花开时节,四海宾朋云集,我就想能不能通过篆刻艺术,让雍容华贵的牡丹‘花开石上’。”47岁的篆刻家吴沧海对记者说。

邀梅轩,吴沧海为自己的篆刻工作室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。一朵朵篆刻的牡丹花,为邀梅轩增添了几多情趣,也让室内的木桌、刻刀和石料灵动鲜活起来。

2022年4月份,因疫情原因,菏泽牡丹节会线上举行,许多外地游客不能到菏泽观赏牡丹。看着灿若云霞的牡丹“寂寞开无主”,吴沧海把创作的目光聚焦到了牡丹上,他决心通过篆刻艺术将牡丹形象“拓”下来,让其“生命”绵延不绝。

在创作之前,吴沧海专门去巨野书画院,向绘画老师学习画牡丹。“篆刻牡丹,首先要把牡丹画在石头上,但我从来没有画过牡丹,我怕把握不住牡丹的形态,于是找老师学习了几天。”吴沧海说,他还多次前往菏泽的牡丹园现场写生,搜集素材。通过学习,直到“胸有成竹”,吴沧海找来合适的石料,手持毛笔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牡丹的形象,再用刻刀将心中最美的牡丹刻到石头上。因为石头材质偏硬,几天下来,他的手磨出许多水泡。

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,吴沧海篆刻出了6方以“花开富贵”为主题的牡丹印章。“我拿出来让大家看,结果好评如潮,这坚定了我继续创作下去的信心。”吴沧海对记者说,“我暗下决心,努力刻成一个系列,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把‘花开富贵’组合展示给更多人。”自此一发而不可收,邀梅轩的牡丹篆刻多了起来,吴沧海手上的茧子也厚了起来。

“方寸之间如何体现出牡丹的特色,要结合篆刻本身的艺术特性,比如说分朱布白、留白、落款。创作要有刀感,要通过刻刀下线条的粗细以及对比关系去体现出来。”吴沧海说。

“目前已经雕刻完毕的牡丹系列印章多以‘花开富贵’‘冠群芳’为主题,我计划创作一百方,将继续雕刻下去。”吴沧海告诉记者,“曹州牡丹甲天下,牡丹作为菏泽的一张‘金名片’,我们每一个菏泽人都有义务把牡丹推广出去,让更多人了解菏泽牡丹。”

笔情刀趣间,尽显金石韵

孩提时代,吴沧海就迷上了篆刻,在他的世界里,刻刀最提神最养人,磨磨刻刻间发出的“嘎嘎声”,最让人心情愉悦。

学生时代,吴沧海在学习之余,开始临摹书法篆刻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没有专业老师教,他就找来工具、书籍,自己跟着资料摸索学习。父母给的零花钱,基本上都买了石头,一块石头刻了磨、磨了刻,反复利用。一些报刊上发表的篆刻作品和相关文章,他悉心收藏起来,集结成册,慢慢学习琢磨。高中时期,他自费订阅了《青少年书法报》《书法导报》等专业报刊,又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《篆刻学》,他的篆刻学习慢慢走上了专业道路。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努力,他的篆刻作品屡屡发表于各种专业报刊,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。

多年来,吴沧海与一张木桌、一盏台灯、几把刻刀和桌面上零散的几方石料朝夕相伴,篆刻不仅是他的精神追求,也成了他的养生之道。“我热爱篆刻艺术,篆刻过程中,刻刀的深与浅、钝与利、曲与直、虚与实、残与满,既考验我驾驭刻刀的功力,也让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”吴沧海说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这些年,无论他走到哪里、与什么人见面,他都热衷于分享自己的“石头记”,交流篆刻心得,推广篆刻艺术。

在吴沧海眼里,篆刻是有生命的。多年来,他把所有刻过的章都拓印下来收集成册,几千枚自制印章,已经集了厚厚几册子。

薪火相传,匠心坚守

由于钟爱篆刻艺术,参加工作之后,吴沧海开始收集各种印石,一方面是篆刻需要,另一方面也是艺术欣赏。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兴起,他获得了更多的学习资料,结交到更多的篆刻名家。各位名家风格各异,他们或工稳隽秀,或恣肆张狂,或精致典雅,或放浪不羁,以自己的风格展示着篆刻艺术的无穷魅力。吴沧海收藏了不少名家篆刻,他的工资和刻印收入基本上都投了进去。

每当得到名家篆刻,吴沧海都非常激动,悉心把玩,钤拓出来和朋友交流。随着藏品越来越多,他开始把这些藏品钤拓、整理成册。起源于宋代的原拓印谱,其制作技艺相当考究,经过三年多的反复研究,终于在他手里被传承下来。2014年,吴沧海成立了邀梅轩传拓工作室,招收学员。此时,他的水平也得到了广泛认可,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、万印楼国际篆刻展等全国性展览,成都杜甫草堂、衢州山水楼等知名收藏机构,纷纷邀请他制作原拓印谱。作为巨野县印谱制作非遗传承人,截至目前,吴沧海已经培养了近百名传拓技师。

经过多年的努力,邀梅轩制作了《朱培尔自选手拓印谱》《戴文篆刻》《梅花印谱》《春江花月夜印谱》《金刚经印谱》等近百部经典原拓印谱,以及数万张整拓印屏。吴沧海和邀梅轩的知名度越来越大,被好多人称为“当代陈介祺”(陈介祺,清代金石大家)。目前,吴沧海所辑拓的《当代篆刻大典》,收录300余位篆刻名家,汇集20000多方篆刻精品,已成为研究当代篆刻艺术的瑰宝。

薪火相传,匠心坚守。作为巨野县印谱制作非遗传承人,吴沧海说:“‘非遗’是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瑰宝,我希望自己能为历史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。”